中药红曲中多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检测文献综述

 2023-02-12 20:47:26

中药红曲中多种真菌毒素的联合检测

红曲也称丹曲,一直被认为是具有药用和食用双重功效的产品。传统的红曲是指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经固体发酵而成的红曲米。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具备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三种功能的天然食品,可同时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起到综合降脂作用;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红曲在发酵、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桔霉素(citrinin,CIT)、或受外来杂菌的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赭曲霉素(ochratoxins,OT)[1,2]等。这些真菌毒素都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强和污染严重的特点。其中,CIT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肾脏,并且容易致畸、致癌[3],欧盟对红曲中CIT的限量为100 mu;g/kg[4]。AF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具有强致癌性和强免疫抑制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即使在含量极低时仍具有很大的毒性[5],我国药典2015版中对柏子仁等19味中药AFB1的限量5 mu;g/kg。OT中毒性最大、分布最广、产毒量最高、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赭曲霉毒素A(OTA)[6],这种毒素主要是引起肾脏损伤,大量的毒素也可能引起动物的肠黏膜炎症和坏死,欧盟对谷物及其制品OTA的限量为3-5 mu;g/kg[2]

红曲中单一真菌霉素如CIT的含量测定方法[7-9]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等;红曲中单一真菌霉素如AFB1的含量测定方法[7,10]主要有ELISA、HPLC、HPLC-MS;红曲中单一真菌霉素如OTA的含量测定方法[7]则主要有ELISA。这些方法各有优劣[11,12]:TLC适合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检测成本低,对设备的要求低、无需价格昂贵的仪器,但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仅能半定量,测定时间较长,不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而且操作人员要接触大量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溶剂;HPLC、HPLC-MS分离和检测效能高,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线性范围广,但前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耗时较久、成本高昂,也不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ELISA方法特异性高、速度快、设计简单、设备相对便宜,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避免提纯的繁琐前处理,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初筛检测,但较大的样品消耗量为操作人员增加了接触真菌毒素的风险,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都还存在提升空间。

由于红曲中不同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尚未统一,对红曲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少。

文献对其它中药中的真菌毒素多组分分析普遍采用HPLC、HPLC-MS技术[13-15],具有专属性较强、重复性较好、假阳性率较低、可实现多成分同时检测等优点,但缺点也如前所述。

得益于无需外接光源、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化学发光(CL)免疫分析方法在小分子检测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与阵列芯片技术[16]相结合的多组分CL免疫分析方法[17-19],可在单次分析流程中同时测定多种对象,相比需要平行多次检测单一对象的传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能够提高检测通量,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样品消耗和检测成本,非常适用于红曲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全面筛查。

现有的多组分CL免疫分析方法一般分为空间分辨和多标记物两种模式,应用比较广泛的空间分辨模式,在基底的不同空间区域以阵列形式包被不同组分的抗体(或抗原),使不同组分的免疫反应在传感器的不同位置发生,以阵列检测器同时采集不同区域的CL信号。该模式具有通量高、检测时间短、分析成本低、可分析的组分数量多等优点。传统的非均相免疫分析通常使用96孔板进行,可以在一次分析中测定多种样品,如果能在体积更小的芯片上实现这种阵列式的分析和检测,可以大幅度减少耗样量、提高芯片的检测容量。

能用于生物芯片制作的载体材料很多,主要有普通玻片、硅片等刚性支持物和聚丙烯膜、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薄膜型支持物,其中,玻片和硅片最广泛。载玻片是最常见的底物通过硅烷化来层层构建微阵列表面,从而包含有如环氧基、硫醇基、醛基这些可连蛋白的末端基团。氨基、巯醇基活化后的载玻片需要用到交联剂,醛基、环氧基修饰的玻璃片可直接与氨基反应。非特异性吸附区域则用BSA封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