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中药代谢
摘要:人及动物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肠道菌群,其中细菌的数量最为庞大。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中药多数是以口服的形式进入消化道,而肠道难以吸收、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较长的中药化学成分则更易受到肠道菌群的作用,因而肠道内微生物对中药的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代谢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平均每个成年人 肠道内定植着约11014个微生物,定植的细菌总数约1000种[1]。人体所谓的营养摄入、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免疫应答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均与肠道微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较于西药在代谢转化后的低吸收率与增毒作用,中药有效成分可以被更有效地吸收,其毒性作用也会随之降低,并因此发挥出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效应。口服是中药的经典给药方式[2],给药后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不高,但却往往有很好的疗效,这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3]。因此,研究肠道菌群对药物的代谢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1.中药体内代谢途径
1.1药物代谢
广义的药物代谢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狭义的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化学结构改变,即药物的生物转化[4]。生物转化本质是人体所产生的酶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的过程。药物进入机体内,常要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另一重要代谢场所主要发生在肠道部分。
与肝脏相比,肠内菌群在药物代谢的类型及功能上均有其独特之处。肝脏对药物兼有分解与合成的功能,多数药物经肝脏代谢后相对分子量增大,极性增强而易于从体内排除,主要表现为解毒作用;肠内菌群则几乎全为分解反应使药物相对分子量减小,极性减弱,脂溶性增强,往往伴有药效及毒性作用的增强[5]。从某种意义上说,肠内菌群对药物的代谢可视为肝脏的补充或对抗。近年来,肠道菌群对中药不同类别成分代谢的研究包括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蒽醌类、单萜类、甾体类、木脂素类化合物等[6]。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