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早期小说中的“替罪羊”原型文献综述

 2022-12-20 22:54:18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800-1000字)

选题缘由: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二十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是美国黑人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一生完成了十一部小说,大部分真实而残酷的反映了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的悲惨生活。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布景真实,情感细腻,主题深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十分擅长引用从《圣经》中演变的文学原型,而这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替罪羊”原型。通过塑造“替罪羊”人物,托尼·莫里森成功的刻画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这一引用最突出的例子便是莫里森最早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和《秀拉》中的人物,三个人物虽同为替罪羊,命运却截然不同。而分析这三类形象形象不仅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托尼·莫里森小说背后的更加深刻的主题,还有利于了解托尼·莫里森本人的顽强不息的品质,更可以发掘出莫里森对其黑人女性同类寄予的深深愿望。

选题意义:

“替罪羊”原型来源于《圣经》。在《旧约·创世纪》中,“替罪羊”用来代替人,被献祭给上帝,以免除人的罪责并证明对上帝的忠诚。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替罪羊”这一形象被众多作者引用至其创作中。在文学作品里,“替罪羊”这一形象被用于代人受过,以谋取个人,集体或者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替罪羊”之过一般不是因为罪责,而是因为其与众不同。根据法国人类学家勒内·拉吉尔所说,“不仅是极端富裕和极端贫穷,而且是极成功和极端失败、极端漂亮和极端丑陋、极端恶习和极端德行、极端诱惑人和极端令人讨厌”,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替罪羊”,被指责、驱逐甚至杀害。
二十世纪的美国,黑人与女人地位都十分低下,由于没有社会地位,其生活也变得十分悲惨,而他们中间又有一种极其特殊的人群,这类人群集两者特征于一身,一生都极其贫困潦倒,她们就是黑人女性。这类人在社会中,不仅被白人所厌恶,更是被全体黑人男性所压迫,生活在社会地位的底层。
在托尼·莫里森早期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和《秀拉》中,都各自有一位极其占据颇多篇幅的女性“替罪羊”,其或是主人公,或是配角,但都反映了女性黑人在20世纪中期所承受的双重痛苦——不仅作为在美国饱受煎熬的黑人,而且又是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女性。然而,三位“替罪羊“却各有其不同之处,有的迷失自我,接受自身的罪孽,有的试图反抗,却最终孤独死去,而有的却成功活出自我,成长为新一代自信独立的女性。
二十世纪的黑人女性生活本来十分悲惨,但在托尼·莫里森笔下却各有各的命运,有的遭人唾弃,十分悲惨,有的却活出了自己生命应该有的色彩。从人物看作者,也不难看出托尼·莫里森本人的性格品质。从其中更加可以看出托尼·莫里森对所有黑人女性的期望。

所得结论:

通过用“替罪羊”原型分析托尼·莫里森的早期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黑人女性在二十世纪挣扎存活的残酷现实。同时,通过对比这三个形象,可以看出黑人女性谋求生路的愿望。三部小说中,黑人女性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反抗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自身地位也不断提高。这三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替罪羊“的成长之路正是二十世纪黑人女性的斗争之路
。而莫里森本人通过对这三个人物的成功刻画,也表明了自己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积极向上,不断奋斗的顽强品质。同时,这条黑人女性的斗争之路也寄托着托尼·莫里森对所有黑人女性的愿望,希望她们也可以顽强不息,治愈心灵创伤,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新一代女性。
文章内容:

  1. 简介

第一部分 作者托尼·莫里森简介
第二部分 托尼·莫里森研究背景介绍

第三部分 简单介绍《圣经》中“替罪羊“形象,“替罪羊”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及拉吉尔的“迫害文本”

  1. 简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替罪羊”身份
    第一部分 结合文本,分析其“替罪羊”形象
    第二部分 分析佩科拉对于自己身份的看法和态度
  2. 简析《秀拉》中秀拉的“替罪羊”身份
    第一部分 结合文本,分析其“替罪羊”形象
    第二部分 分析秀拉对自己身份的看法和态度
  3. 简析《所罗门之歌》中波拉特的“替罪羊“身份
    第一部分 结合文本,分析其”替罪羊”形象
    第二部分 分析波拉特对自己身份的看法和态度
  4. 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