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专业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文献综述

 2022-12-20 22:56:15

开题报告内容:(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采用研究手段,结论与启示,研究不足,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编排中较多涉及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习俗等,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输入和表达。直到2000年,由从丛教授提出的“中国文化失语”概念,即不能用除母语外的其他语言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才真正敲响外语界的警钟。Singer(1987)曾这样说道:“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就很难真正理解另一种文化。”2004年,英语教研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将文化内容纳入到教学大纲中。

现如今已有不少研究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相关文献,并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到确实存在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以2012年山东师范大学张艳发表的硕士论文《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为例,该研究选取教材《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为主要分析对象,以英国杜伦大学教授Byram(1993)对外语课本文化内容的评价体系为理论依据,对该套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表明该套教材虽将西方文化各方面融入其中,但中国文化内容所占比例严重失衡。并且该研究从教材使用者入手,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150名不同专业学科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一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测试后进行了调查问卷。测试结果表明,在学习了上述教材《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两年时间之后,学生依然缺乏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但相比之下,有关英语专业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研究却相对甚少。如在CNKI中国知网官网以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缺失为关键词组,选择全部字段搜索学位论文,相关文献为81篇;而以英语专业教材、中国文化缺失为关键词组,以全部字段搜索学位论文,相关文献仅为9篇。相同地,如在读秀官网中,前者搜索相关文献有60篇,后者仅有17篇。并且在该17篇文献中仅有3篇关于英语专业教材文化内容和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研究。研究结果大多都表明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含量较少,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填补针对英语专业精读教材中的中西文化内容的研究空白,并以精读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为分析对象,根据Byram(1993)文化分类标准,从社会身份和社会群体、社会交互性、信仰和行为、社会和政治机构、社会化和生活圈、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定式和国家身份等八个方面对该教材中文化内容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证实英语专业精读课本内容选材和编排以英美文化为主,中国本土文化严重缺失,对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提出警示,并且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依据,针对当今英语专业有关中国文化教学的不足提出建议。

二、研究采用的方法

  1. 文献法

通过在CNKI、duxiu等官网对相关文献的搜集与分析,涉及大约4本大学英语主要教材文化内容的研究,包括《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以及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其他非英语专业英语综合教程等,以Byram(1993)的课本文化内容分类标准为主的理论依据,采用教材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教材文化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也都表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所占比例较少,并且作者也都相应的表明了英语教材导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能力测试等方法,调查大学生用英语回答中国文化相关问题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大多都表明了中国青年学者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现象的严重性。

  1. 教科书内容分析法

本文采用Michael Byram(1993)关于对外语课本内容的文化体系为理论依据,选取大学英语专业《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精读课本为主要分析对象,从社会身份和社会群体、社会交互性、信仰和行为、社会和政治机构、社会化和生活圈、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定式和国家身份等八个方面对教材中文化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中西方文化内容大致所占比例进行深入分析。

三、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