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薪酬期望研究文献综述

 2024-07-25 14:34:0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择业问题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面临的首要挑战。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还要面对社会环境、家庭期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的择业决策和薪酬期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薪酬期望和社会比较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和薪酬期望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社会比较;择业效能感;薪酬期望;大学生;择业

一、相关概念解释

1.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理论由Festinger于1954年首次提出[18],该理论认为,人们有一种天生的驱动力去评估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缺乏客观标准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获取自我认知。

社会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过去的经历或理想化的标准。

Wood(1996)进一步指出,社会比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比较的内容,还包括比较的方向(向上比较、向下比较)和比较的动机(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防御等)[19]。


2.择业效能感: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职业选择和求职过程的信念,是影响个体职业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因素[6]。

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采取积极的求职行动,并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和坚持性[8]。


3.薪酬期望:薪酬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工作报酬的主观预期,它反映了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评估以及对工作回报的期望[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