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医疗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2022-12-24 16:07:23
  1.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互联网 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现阶段各方主体对互联网 医疗的概念理解不统一,已有应用在产业纵深方面还需加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还需完善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研究拟通过总结已有的发展现状,对我国互联网 医疗的应用模式、政策法规、技术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盘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与展望,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1. 采用的研究方法

● 运用图书馆查阅书籍、文献研究等方法,了解互联网 医疗模式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 通过对当前政策法规的梳理,举例分析互联网 医疗模式的政策环境,存在的政策漏洞以及未来政策应当改进的方向。

●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互联网 医疗模式应当改进的地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文献综述

互联网 医疗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互联网 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当前我国互联网 医疗模式正在快速兴起,国家政策大力推动,这种模式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带来诸多便利。但因为这种新型医疗模式刚刚兴起,政策,技术等方面存在种种未知风险,结合这些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可以分析互联网 医疗模式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改进存在的不足,使得这种新型模式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 法规政策 发展趋势

  1. 现状及问题

互联网 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1]。当前在宏观政策及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互联网 医疗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这些应用的开展,对于缓解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供实时、便捷、优质的便民惠民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和缓解医患矛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 2018年4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发展“互联网 ”医疗服务提出了明确意见[2]。同年 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文件,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将“互联网 ”医疗服务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活动和互联网医院三类,明确了具体概念并实行分类管理。各种政策的出台都在使我国互联网 医疗模式能走在更加规范的道路上。钟小燕(2019)[3]等学者在对大量“互联网 医疗”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互联网 医疗”模式分为移动医疗、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网医疗、应用“互联网 ”技术的远程医疗、应用物联网的互联网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应用下的互联网医疗五大类。

新事物的出现通常伴随着许多问题。王雯(2018)[4]等学者认为我国互联网 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如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陈文涛(2019)[5]学者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 医疗”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网络技术设施不完善、行业统一标准缺失约束力度不足等方面。张莉(2020)[6]学者认为当前互联网 医疗主要存在五个问题:社会认知不足、保障支持不足、数据使用不足、信息安全保护不足以及相关单位在拓展“互联网 ”医疗服务上的尝试不足。龚晓红(2020)[7]学者认为我国互联网 医疗模式存在设施设备配套亟待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对“互联网 医疗”持观望态度、尚未协调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三方面的困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