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特点及评估办法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商业银行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贷款风险的主要方法。
但孙清华等(2012)指出小微企业本身具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多重风险特点[1],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所必须要承担的特殊风险。
寻找有效的公司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对于银行机构在决定信贷和审查授予的安排时显然至关重要[2]。
国内外已有许多银行构建了差异性的贷款风险评估模型,许多学者也进行了总结与改良。
针对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等特性,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判别分析法、Logistic或 Probit模型、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研究。
张广庆等(2021)认为合理的评价指标是商业银行分析相关风险的核心,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考察先期违约迹象、CART结构分析、5C分析、Z-score信贷评分模型和CAMELS评估体系等[3]。
苏蕙和郭炜(2020)在总结国内外信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后,以Z银行现有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将贷款用途真实性及合理性、关键人人品、现金流和现场四个层面的审查纳入小微企业信贷准入规则,将贷款申请期限指标从信贷风险评分卡中删去[4]。
葛永波等(2017)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调整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风险即时估测预警模型。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