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草藻型湖区温室气体夸界面迁移通量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3 22:57:52

研究背景:大气中、和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的全球变化,例如气温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和生态系统物种的改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己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

湖泊水体尤其是内陆湖泊多属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生高等植物丰富和浮游植物生产力高,新近研究证明湖泊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每年会排放出大量的CO2、CH4、N2O等温室气体。

因此湖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正确、客观地评价湖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贡献及它们的源汇问题是当前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研究目的:我国有数量众多的湖泊,其中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浅水湖泊,这些湖泊受认为活动影响较大,生产力水平普遍较高,在成大量有机质在湖泊内部聚集。

太湖是我国著名的浅水湖泊,其西部为富营养化水平高、蓝藻水华频发的藻型湖区,东部区域为营养水平不高、但是水草生长茂盛的草型湖区。

本研究旨在比较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湖区内CO2、CH4、N2O跨界面迁移的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

国内外研究现状:1. 水体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方法湖泊等水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主要指单位面积的下垫面(水体)向大气中排放或者吸收温室气体的量,目前国内外对湖泊等水体中的CO2、CH4、N2O的交换通量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静态箱法、梯度法、涡度相关法、TDLAS检测法等。

2. 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吸收)的影响因素水体温室气体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变化,因此影响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吸收)的因素有:水体特征,包括水深、水位变化、水体营养物质输入;气候因素,包括气温、辐射、降雨、风速;水环境因素,包括pH值、水温、水体含氧量、初级生产力。

3. 湖泊水体CO2排放(吸收)的研究进展目前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尤其是分布在寒带的湖泊是大气的源,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湖泊,它们对大气浓度的贡献可能不一样,有人对亚热带的湖泊研究发现该湖泊能大量吸收CO2,是大气的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