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植保素进行植物病害防治具有快速高效、广谱、局部汇聚、经济无污染等优势,所以是一类具有广阔开发潜力的化合物。
非那烯酮(图1)是一类植保素的骨架结构,这类植保素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线虫等活性,在植物体遭受侵害时信号分子会促进植物体内的非那烯酮类化合物增多或转化为活性状态,发挥作用抵御侵害。
因此可以通过对植保素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研究,以菲那烯酮为骨架,来开发具有经济效应的植物抗病化合物。
尤其对于香蕉等重要经济作物来说,非那烯酮类植保素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以非那烯酮为骨架的植保素主要存在于芭蕉科(Musaceae)、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血皮草科(Haemodoraceae)、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等植物中,例如血皮草科植物鸠尾花(Xiphidium caeruleum)雄蕊中的氮杂苯基非那烯酮(图2),除具有抗菌抗线虫活性外,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潜在活性,具有多样化的利用前景。
据Mara L. Salmern等人的研究成果,以非那烯酮为骨架的化合物通过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得到较好效果。
目前对非那烯酮类化合物研究较少,资料有限,非那烯酮有机合成方法的探索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1.2目前的合成思路主要是以萘和肉桂酰氯为原料,通过傅克酰化反应和芳构化反应得到非那烯酮骨架(图3)。
据Jeremy Godard等人的方法记录,此过程若使用微波活化可使反应时间从三小时缩短至12分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