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一、课题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该病可引起脊柱变形、骨折可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其造成的疼痛会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靶器官之一,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发生率已高达70%~80%1。
患者因其易发生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进而出现病理性骨折、剧烈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方法仍以麻醉镇痛、激素治疗及双膦酸盐治疗为主[]。
癌性骨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对症治疗和骨修复治疗两种方式,而骨修复治疗方案中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较为广泛,其通过吸附于骨骼中的羟基磷石晶体上而浓聚在骨骼中,被破骨细胞摄取后滞留于细胞浆内,竞争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阻断病理性骨溶解,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破坏[]。
在临床使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双膦酸盐为不含氮的双膦酸盐,代表药物为依替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其分子结构中侧链是直链烃,但药物活性和结合力相对较弱,有抑制骨钙化,导致骨软化或骨折的可能,并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大;第二代在结构的侧链引入了氨基称为氨基双膦酸盐,代表药物为帕米膦酸钠,其药物活性和结合力比羟乙膦酸钠增加10~100倍,其选择性强,对骨的钙化作用干扰小;而第三代为具有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鉴于其强效、低剂量、使用方便等特点,被认为是具有更优临床疗效且适应证更加广泛的抗骨重吸收药物。
唑来膦酸 {1,化学名[1-羟基-2-( 1H-咪唑-1-基)亚乙基]二膦酸一水合物 }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异环型第三代双膦酸盐治疗高钙血症的药物,于2000年10月在加拿大首次上市。
其抗骨吸收强度是第一代双膦酸盐化合物依替膦酸钠2万倍[]。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