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炎细胞的双靶向功能脂质体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6 19:23:46

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目的和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

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近年研究发现吡格列酮能预防血管病变, 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2]。目前临床广泛使用治疗AS的药物为他汀类(STATINS)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CoA)抑制剂, 能够抑制HM-CoA的还原, 阻断胆固醇酯的合成及其他一些机制, 最终实现降低血脂防治AS的作用[3-5]。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仍承担着相当大的心血管风险,尽管接受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超过20%的患者仍在30个月内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6]。PROactive研究显示吡格列酮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显著改善血脂谱, 减轻AS危险因素[7]。吡格列酮能通过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应受体表达以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与炎症有关的血管损伤, 延缓AS的进程[8]。本课题旨构建RGD及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修饰的载吡格列酮的靶向脂质体,从而达到降低毒副作用提高靶向性的目的。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AS治疗药物如经典的心血管保护药物, 抗血小板药、血管活性药及环氧酶抑制剂等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针对AS的主要动因(血脂的调节)的药物如HM-CoA抑制剂、抗脂质氧化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也已逐渐成为抗AS的主要药物。然而以上药物均存在相应的毒副作用且靶向性差。目前,研制出毒副作用低、靶向性高的治疗AS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整合素是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整合素alpha;Vbeta;3是整合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作为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桥梁,整合素alpha;Vbeta;3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凋亡等功能[9]。静息期的内皮细胞表面alpha;Vbeta;3呈低水平表达,研究表明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细胞的alpha;Vbeta;3表达上调[10]。整合素alpha;Vbeta;3是理想的AS治疗靶点,而其配体RGD肽可以特异结合药物分子并将其定向运输至靶向部位。

据诸多文献报道,PS大量存在于凋亡的细胞膜[11-12],是一种带负电荷的阴性磷脂,常存在于细胞膜的内侧,呈不对称性分布[13],这种不对称分布主要靠scramblase和氨基磷脂转移酶来维持[14]。伴随细胞凋亡的发生,氨基磷脂转移酶活性下降,这种不对称结构丧失,PS可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15-16]。研究发现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伴随PS外翻,PS被选择性氧化,氧化的PS整合到细胞膜上能促进巨噬细胞对PS外翻细胞的吞噬。PS外翻是凋亡细胞的普遍特征,也是巨噬细胞识别的重要信号。这一信号可被巨噬细胞上的不同受体所识别[17],又称为食我信号。正常情况下,凋亡细胞可被吞噬细胞快速有效地清除,抑制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18-19]。而含PS的纳米粒子可以模拟凋亡的细胞,实现巨噬细胞的靶向递药,因为AS斑块内部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所以含有PS靶头的载药脂质体可以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含PS的纳米粒在许多炎症模型中表现出免疫调节功能,还可以携带药物或核苷酸靶向浓集于巨噬细胞丰富的区域。基于PS的巨噬细胞靶向性,许多研究者将其用于构建生物靶向递药系统和携带显影剂用于某些疾病病变区域的显影成像[20]

二、研究/设计方案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