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皂苷药效及代谢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3 22:54:27

一、课题背景

地榆在我国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并且已经有较为纯熟的人工栽培技术可以进行大面积繁殖。地榆中含有鞣质及多酚类、三萜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炎消肿、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过敏等药理作用。现代临床上,地榆常用于结核性脓疡、慢性骨髓炎、烧烫伤、湿疹等皮肤病以及小儿肠伤寒等症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作用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其临床主要表现多为腹痛、 腹泻和黏液脓血便、 同时伴有里急后重等症状。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地榆药理作用的研究 ①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地榆为常用的止血药,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无明确的结论。南云生等以鞣质含量、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为指标,对比地榆生品及其炒炭品、烘制品的止血活性,推测鞣质为地榆的主要止血活性物质且加热炮制后其作用减弱。贾天柱等通过研究地榆不同温度的烘制品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推断地榆的促凝血作用与钙离子有关;同时,高小平等采用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结合ATP/生物发光检测的方法对地榆的促造血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皂苷类成分能明显促进细胞因子刺激的骨髓细胞体外增殖,也能使骨髓抑制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增加。② 抗菌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地榆煎液可使噬菌体灭活,并可在菌体内抑制噬菌体繁殖,但不能阻止噬菌体与细菌吸附。③ 抗炎消肿作用 地榆能降低PGE1为介质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症渗出和减轻组织水肿。地榆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对大鼠甲醛性足拓肿胀、巴豆油合剂对小鼠耳壳致肿作用、前列腺素E引起大鼠皮肤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现象及大鼠棉球肉芋肿增生现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地榆化学成分研究 ① 皂苷及其苷元:地榆中含有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以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类为主,其结构类型主要有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达玛烷型和羽扇豆烷型,其中乌苏烷(ursane)型和齐墩果烷(oleanane)型最为常见。② 鞣质等酚酸性化合物:鞣质及多酚类化合物是地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其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地榆根部约含 17%的鞣质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两类。可水解鞣质依水解后所得酚酸的类型,可分为没食子酸鞣质(gallotannin)和逆没食子酸鞣质(ellagotannin)两类;缩合鞣质是由儿茶素(catechin)或其衍生物以碳-碳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地榆植物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数量较少,近几年国内学者才开始对地榆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其结构类型主要是黄酮醇类衍生物及花色素类衍生物.程东亮等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地榆根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醋萃取部分分得两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3-半乳糖-7-葡萄糖苷和山柰素-3,7-二鼠李糖苷。其中皂苷类主要成分为地榆皂苷I和地榆皂苷II。

本课题进行地榆皂苷的药效学及地榆皂苷I和II的代谢研究,为地榆的PK-PD研究奠定基础 。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考察大鼠灌胃给予地榆皂苷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地榆皂苷抗炎的作用靶点;

(2)考察地榆皂苷I和II在不同生物介质中的代谢,确定代谢物归属。

三、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1)考察大鼠灌胃给予地榆皂苷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寻找地榆皂苷抗炎的作用靶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