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哚普利片处方工艺筛选和优化文献综述

 2023-02-12 20:47:1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培哚普利(perindopril)作为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临床常被推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作为一种前体药物在肝脏中迅速被水解为活性代谢物培哚普利拉发挥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作用,从而使血管紧张素 Ⅰ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舒张,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可逆转高血压病病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恢复内皮功能的平衡,降低血管阻力,扩张周围血管,逆转心室壁肥厚。

同时,培哚普利还能减轻高血压病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并保护肾功能。

[1]培哚普利叔丁胺盐(perindopril tert-butylamine)是由法国Servier 公司开发的长效降压药,临床上常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症状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由于其具有剂量小、治疗范围广、疗效迅速持久、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

但培哚普利叔丁胺盐是一种对热、湿均比较敏感的药物,容易通过两种途径发生降解[1]:在高湿条件下酯键断裂生成其活性代谢物培哚普利拉;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部成环反应生成内酰胺物质。

前一种降解产物能使药物的亲脂性减弱,导致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降低。

后一种降解产物则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由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的化学不稳定性,其制剂的稳定性问题也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2]培哚普利市售片剂在40 ℃、RH 75 %条件下经6 个月的加速实验后,主药含量降低至70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