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菌成分、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摘 要:猴头菌作为药食两用真菌,在我国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大量的临床应用表明,猴头菌单独或辅助其它化学药物,对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有确切良好的疗效,且极少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长期安全有效,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对猴头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猴头菌;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麦角甾醇;beta;-谷甾醇;含量测定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Fr.)Pers.]是一种珍贵的药膳两用真菌,素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猴头菌科。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均可入药,性平、味甘,能助消化、利五脏[1],具有益气补血、扶正培本、养阴和胃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脘疼痛,痞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2],具有保护胃肠道,降血糖,保护神经,增强免疫调节,抗癌抗氧化等功效。猴头菌的活性成分主要有多糖、低聚糖、甾醇、萜类、脂肪酸、猴头菌素、酚类等[3]。这些活性成分与猴头菌药效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将猴头菌丝体先经热水浸提、浓缩而制成胃乐宁浸膏,再将浸膏研细,加上适宜辅料制成片剂即为胃乐宁片,其质量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八册[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