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研究背景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可靶向富集到肿瘤组织、在体内可降解等优越性能, 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最有前景的载体系统之一。多个基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药物已投入市场或进入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然而, 纳米药物虽然有效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却并没有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同时, 纳米药物还存在体内稳定性差、药物易早释、肿瘤细胞内吞效率低、细胞内药物释放缓慢等问题。因此, 提高纳米药物疗效的新策略成为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放疗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传统肿瘤疗法。该疗法利用局部放射线照射肿瘤细胞,产生DNA损伤。在此过程中,氧气会在射线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加深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氧气会结合到DNA损伤部位,达到抑制DNA损伤修复的作用。然而肿瘤细胞的过快增殖,导致肿瘤区域氧气消耗过快,使得肿瘤往往处于极度乏氧的状态。这种乏氧的状态会严重限制放疗的效果。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抗癌药物进入体内后很快分布到全身,既可杀灭局部的肿瘤也可杀灭远处转移的肿瘤,因此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化疗的效果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病况,对于一些局限性、播散趋向很小的肿瘤(如皮肤癌),单用手术或放射治疗即可治愈。但对于播散趋向明显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睾丸肿瘤、骨肉瘤、肺腺癌等),即使早期仅单靠手术或放疗也不能防止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有些病人虽然采用了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也不能取得根治性疗效,需要全身化疗。由于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对一些有全身播散倾向的肿瘤以及中晚期肿瘤,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肿瘤血管的生长不同于正常组织,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纡曲状,从而影响肿瘤血供,产生局部乏氧,而肿瘤乏氧微环境激发肿瘤细胞系列适应性反应的同时会增加其侵袭力及远处转移机会,增强放化疗抵抗,严重影响患者疗效及预后。
- 拟研究的问题
- 利用肿瘤部位的EPR效应,提高纳米粒在肿瘤部位的靶向
- 合成用于肿瘤治疗的高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体内长循环的纳米粒肿瘤药物递送
系统
- 改善肿瘤部位乏氧问题,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
- 提高肿瘤部位药物渗透性,提高肿瘤化疗敏感性
- 拟解决的问题
- 纳米药物注射到体内后, 由于被极大稀释及与血液中不同成分的作用而很容易分
解或集聚, 导致包载的药物过早释放, 不能富集到肿瘤处
- 肿瘤组织具有胞外基质硬化、组织液静水压大、肿瘤细胞与实体肿块周边组织结合
紧密等特点, 导致纳米药物的肿瘤组织穿透能力差
- 纳米药物为实现在血液循环中的长循环和肿瘤靶向效果, 通常需在表面引入PE
G或葡聚糖(Dextran)等分子来避免非特异性吸附作用, 但生物惰性表面同时极大地阻碍了纳米药物进入肿瘤细胞, 使得许多细胞内作用药物(阿霉素(DOX)、PTX等)及蛋白质(细胞色素C等)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