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2022-12-12 19:55:42

一、课题背景和立题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以治疗各种颅内肿瘤、颅底肿瘤、椎管内肿瘤和脑动脉瘤为特色,尤其擅长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胆脂瘤、脑膜瘤及动脉瘤的个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椎管重建以及与头颈外科合作开展颅底内外沟通肿瘤、颈椎管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还积极开展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转移瘤的手术切除、脑间质内放疗、局部化疗等综合性治疗。

肿瘤专科医院的神经外科与综合医院不同,收治的都是颅内肿瘤患者,大部分需要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其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多、手术时间长,通常病情较一般神经外科更加危重。由于人体的头皮软组织、颅骨以及硬脑膜,软脑膜以及脑组织内血脑的隔离作用,使颅内感染的几率较低,但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接受开颅手术会使其脑组织直接接触外界环境等危险因素,从而破坏患者脑外周保护组织和血脑屏障,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引起术后颅内感染[1]。同时,与神经外科其他病种患者相比,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等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所以其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神经外科的平均医院感染发病率[2-3]。对于严重患者,除需要较长时间手术治疗外,还多伴随侵入性治疗和其他并发症,如休克、骨折、昏迷等,救助难度比较大,客观上增加了感染因素[4]

合并感染的发生会拖延住院时间,延长病程,除加重病人经济和心理负担之外,发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感染和控制术后感染尤为重要。保肇实等[5]研究认为手术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除了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之外,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对降低感染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引起神经外科感染的病原菌与社区感染和其他科室感染的微生物谱不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耐药性发生变化的菌株,传统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往往不理想[6]。抗菌药物不合理、不规范的应用,会增大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引起菌群失调和致病菌选择性耐药。因此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前提。

为了解本院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从而降低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率。本课题在于通过对本院神经外科院内感染上报病例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材料,从而系统地监测本院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耐药特点,确定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分布和耐药情况,尝试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研究目的

促进临床更加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

三、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