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R偶联核酸侵入反应的可视化方法对HPV分型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5 15:23:44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研究背景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统计显示,原位型宫颈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型癌为45~55岁,并且在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定向感染人体皮肤及黏膜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的一类球形DNA病毒,也是促使子宫内上皮样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已知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HPV,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HPV按照致癌性的大小分为高危型(HR-HPV)和低危型(LR-HPV),其中HR-HPV的持续反复感染是引起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和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同时,HR-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主要的亚型包括HPV 52,16,18,58,53等[3]~[6]。不同的型别致癌潜能存在差别,高危型、高病毒载量的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因而,HPV感染的检测、病毒定量、基因分型对临床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7]

1.2 HPV的检测及分型方法

临床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检测方法和基于HPV-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2.1 HPV-DNA的核酸杂交检测

核酸杂交检测主要包括核酸印迹(Southen blot)、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I1)。早期,HPV的检测主要是应用核酸印迹、ISH。核酸印迹适用于基因分型和HPV-DNA分子质量分析,但灵敏度较低、操作复杂,需用新鲜的组织标本,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固定的组织中,DNA可发生交联或降解,从而影响杂交结果;ISH虽可进行定位,但特异性低。因此大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应用[8]。二代杂交捕获检测试剂盒(Hybrid Capture2 Assay,HC2)是已获得FDA认证的HPV检测试剂盒[9]。HC2先用RNA特异性探针和HPV DNA杂交,杂交物再经化学发光分析进行检测。这是一个半定量的定性检测方法,理论上,其最少能检测5000个拷贝量的病毒。HC2检测法可以检测13个高危HPV(high-risk,HR-HPV)型别(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和5个低危HPV(Low-risk,L.R-HPV)型别(HPV6、11,42、43和44)。但该检测只能给出是否感染给定亚型的结果,也不能确定患者是否为多型别感染[10]

1.2.2 HP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PCR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灵敏度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十万乃至百万倍,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从而提高了HPV感染的检出率。基于PCR衍生出了多种用于HPV检测和分型的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