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文献综述

 2022-12-25 15:25:44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从南海海绵中分离10株以上放线菌,并初步建立适合这些菌株分泌抑菌或细胞毒活性成分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二、课题背景和意义

据目前可以得知,海洋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菌丝直径与杆状细菌差不多,大约1微米。细胞壁化学组成中亦含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极少阴性。

海洋中的放线菌多半来自土壤或生存在漂浮海面的藻体上。存在耐盐放线菌。

将海洋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类,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丝和孢子丝三种:

  1. 营养菌丝:营养菌丝 又叫初级丝体或一级菌丝体,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营养物,故亦称基内菌丝。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即使有也非常少;直径0.2-0.8微米,但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微米,长的可达600微米以上;
  2. 气生丝:气生菌丝 又称二级菌丝体。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3. 孢子丝:孢子丝 当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而异。

2005 年,Antonie van Leeuwenhoek杂志用一整期刊登Bull和Goodfellow主编的海洋放线菌( Ac-tinibacteria)研究的成果。从0m ~ 200m深度的采集的样品,有大约9%的放线菌可以获得纯培养; 200m~2, 000m,有0. 1% ~17. 0%; 2, 000m~6, 000m,有0. 8% ~ 14% ;6,000m以下,仅有0.5%~0.8%可以获得纯培养。在许多海域,海底泥表面的微生物中,放线菌还会占优势,其中小单孢菌科所占比重较大。目前已发现的放线菌还有Streptomyces, Dielzia ,Rhodococcus ,Salinospora, lsquo; Marimomycesrsquo;,Aeromicrobium, Salini-bacterium,Verrucosispora, Aureobacterium, Dermacoccus, Kocuria, Xestospongia. Gor-donia , Micrococcus ,Brachybacterium ,Acidimicrobium, lsquo; Microthrixrsquo;等。

  1. 文献综述

放线菌的代表属

(一)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和很多不同的种别和变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菌丝体分枝,无隔膜,直径约0.4-1微米,长短不一,多核。菌丝体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之分,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因种而异,这是链霉菌属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虽然一些链霉菌可见于淡水和海洋,但它主要生长在含水量较低、通气较好的土壤中。由于许多链霉菌产生抗生素的巨大经济价值和医学意义,对这类放线菌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表明,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90%又由链霉菌产生,著名的、常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土霉素,抗肿瘤的博莱霉素、丝裂霉素,抗真菌的制霉菌素,抗结核的卡那霉素,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的井冈霉素等,都是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有的链霉菌能产生一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化学上,它们常常互不相关;可是,从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发现的不同种别,却可能产生同抗生素;改变链霉菌的营养,可能导致抗生素性质的改变。这些菌一般能抵抗自身所产生的抗生互不,而对其他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可能敏感。尽管过去对产生抗生素的链霉菌的链霉菌研究很广,但对这些生物的生态学相互关系了解甚少,这是今后应加强的。另外,许多传染病用现有的抗生素得不到适当抑制或者产生了抗药株,因此,必须继续寻找和筛选新的抗生素。链霉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中50%以上的都能产生抗生素。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根据气候菌丝的颜色(孢子堆的颜色);基内菌丝的颜色、可溶性色素、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形状和表面结构等特征,将链霉菌分为14个种组,每个种组又包括许多不同的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