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RT-MS过程分析技术研究
1.课题背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h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苦,微寒。归心、肝经。其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众所周知,中药的传统应用方式为水煎液,因此对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丹参中水溶性成份主要为丹参素以及丹酚酸A,B,E等。其中丹酚酸A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之一,为含多个酚羟基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具有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肝纤维化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广泛的药理作用调节和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促进受损机体组织的修复和复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丹酚酸A据报道,在水溶液和制剂中均易发生转化,这必然会影响到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研究丹酚酸A的氧化降解规律可以为丹酚酸 A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持其稳定性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为丹酚酸 A药物的深入开发和应用能够提供理论指导。
2.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由于中药中酚酸类成分,如丹酚酸A,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稳定,常会发生氧化等化学变化,从而影响相关中药质量,因此,研究酚酸类物质的氧化降解规律对阐明中药物质基础和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都具有现实意义。由于传统分析方法的分析时间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不适用于中药生产的实时过程控制,于2005年由美国R. Cody等发明的一种新型常压离子源DART(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实时直接分析)离子源,能在大气压条件下瞬间离子化待测样品表面的化合物,通过质谱或串联质谱检测,实现对样品的实时直接分析。且样品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如分离纯化、衍生化),大大节约了分析的成本、时间、人力、物力。DART离子源串联质谱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对样品的分析,在中药生产的实时过程控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课题尝试以丹参中主要成分丹酚酸A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其转移转化规律,为进一步将DART技术用于中药稳定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3.研究内容和手段
本课题将考察丹酚酸A在不同因素(如温度、pH、通氧等)的影响下的转化规律,利用DART-MS等分析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丹酚酸A及其转化物的含量变化。大体步骤为:首先以丹酚酸A为分析物,优化DART-MS的各项参数,再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运用DART-MS观察丹酚酸A的转化情况,同时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丹酚酸A进行对比,最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安排进度
2月21至3月 查找相关资料,研读文献,进行相关预实验,确定实验方案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