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
- 课题背景
射频是一种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的高频振动。人体是由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电介质,如离子、水、胶体微粒等,人体主要依靠离子移动传导电流。在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离子的浓度变化方向随电流方向为正负半周往返变化。在高频振荡下,两电极之间的离子沿电力线方向快速运动,由移动状态逐渐变为振动状态。由于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及移动速度不同,离子相互磨擦并与其它微粒相碰撞而产生生物热作用。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局部加温至39-40℃可使癌细胞停止分裂,达41-42℃时可致癌细胞死亡或引起其DNA损伤,49℃以上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损伤。集束电极射频电极发出高频率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局部温度达到90℃以上,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射频消融(RFA)广泛用于局部治疗肿瘤,如小肝癌,肾癌和孤立性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 RFA诱导局部凝固性坏死并导致大量原位释放的细胞碎片,这可以作为肿瘤抗原的来源以引发宿主针对肿瘤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国内外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T 细胞水平下降,CD8 T细胞水平上升,CD4 /CD8 比值倒置。另有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发生了改变,但这些研究结果均为短期内变化,没有对射频消融治疗后T细胞亚群变化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观察。
已经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经射频消融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CD4 /CD8 比值升高,CD8 T细胞比例降低,肝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得到改善。
有分析认为引起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的主要原因有:① 肿瘤局部因射频消融本身热效应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② 恶性肿瘤经射频消融后被直接杀死,肿瘤负荷减轻甚至清除,机体因肿瘤导致免疫抑制状态有效缓解,免疫功能得到恢复。③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簇因射频热效应暴露,或改变肿瘤抗原,导致肿瘤抗原性增强。④体内灭活的肿瘤起到类似于“肿瘤细胞疫苗”的作用,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细胞)被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除此以外在肿瘤免疫应答中, Th1 型细胞因子缺乏,Th2 型细胞因子处于优势状态, 导致细胞免疫应答低下或缺乏。Th1/Th2 亚群失调, 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 要解决的问题
1.射频消融(RFA)引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但不足以防止癌症进展。
2.对免疫状态发生改变的机制还不太清楚,需通过对模型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免疫改变的机制。
3.目前检测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已成为重要指标。射频消融作为一种热凝固治疗可引起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分布发生变化,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