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公路立体交叉和城市立体交叉是重要的构成和节点,起着转换交通量、梳理和控制交通流的作用,其安全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立体交叉出入口设计是立体交叉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在设计中,保证出入口有足够的视距才能引导驾驶员安全行驶。本论文将对公路和城市道路立交,尤其是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出入口识别视距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视距要求取决于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环境诸项特征。视距有多种类型,互通式立交主要采取停车视距和识别视距。城市道路的视距设计要求:在广场通道与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处,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互通式立体交叉识别视距是指为使驾驶员及时发现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口,按规定行迹驶离主线,保证对出口位置准确判断所需要的距离。本研究旨在研究利于互通区行车安全性的识别视距并做出优化设计,以保证驾驶员能够及时判断到达出入口前所需的识别视距,使驾驶员及时察觉道路信息,在危险情况出现时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首先应针对目前的立体交叉出入口识别视距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部分立交出入口的监控录像以及实际立交项目设计建造的相关数据找出立体交叉出入口识别视距的最不利位置,针对影响立体交叉识别视距的各个因素进行整合;用DPX对立体交叉出入口进行建模并用Forum8进行驾驶仿真模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立体交叉出入口识别视距优化取值的建议。找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案例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优化建议。
在传统的道路视距设计中,满足规范标准设计的识别视距往往被认为是安全的识别视距。但是规范所确定的指标数值确定都是基于理论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平面简化的结果。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识别视距是三维立体的,尤其在城市道路中限制因素较多,更加受限的地形约束,较少的可利用占地面积,已有建筑的影响,还要考虑经济适用、线型美观等因素,会影响立交的平纵设计、线性约束与变化,识别视距也会不同。各项参数往往会出现同时作用的情况,需要对道路坡度、平曲线半径以及凸形竖曲线半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因此如直接套用规范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风险,可能还出现识别视距不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对道路交叉口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分析,统一建模,对所需要的视距进行验算,以确保视距设计满足工程需求。
-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大中城市的人均车辆拥有率不断攀升,城市道路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路网规模日臻完善。互通式立交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交通节点,主要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次干路之间的交叉,主要服务于地方交通流的接入与集散,起着车流转换和连接道路的作用,其安全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视距是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 是公路工程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指标之一 ,是指车辆驾驶员在可能引起视觉混乱的道路环境中,驾驶员可以发觉意外情况、或难以感觉的信息源以及危险,可以判别危险或者其潜在迹象,选择适当的速度与路线,安全、有效地完成驾驶操作所需要的距离。视距要求取决于驾驶员、车辆和公路环境诸项特征。视距有多种类型,互通立交主要采取停车视距和识别视距。城市道路的视距设计要求:在广场通道与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处,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互通式立体交叉识别视距是指为使驾驶员及时发现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出口,按规定行迹驶离主线,保证对出口位置准确判断所需要的距离。
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是易被忽视的重要指标。在具体设计中,由于规范对互通式立交识别视距的规定比较笼统,没有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主线视距比其他的路段要求更高,尤其是在互通式立交出口前,应根据主线的运行速度预测值,保证可以判断出口的识别视距。识别视距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在运营期间的行车安全与通行能力,在互通立交分流时,要根据主线的行驶速度预测值来设计出口所需识别视距。汇流时,应确保主线与匝道之间有充足的通视范围,以保证车辆驾驶人员能观察主线车流情况,以便顺利汇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识别视距的设计足够重视,选择合适的主线纵面指标,保证满足规范规定的视距长度要求。车流主要由货车与客车两类车辆组成,不同类型车辆由于其用途、机动性能差异,期望驾驶速度也不尽相同。需要互通式立交的城市道路单侧车道数通常会大于2条,大货车机动性能差、载重量大,往往选择外侧车道行驶,而小客车机动性能好,一般选择内侧车道进行行驶,这种驾驶特性致使小客车司机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的重点控制因素,因为道路正常断面内高外低,行车视距更易受到影响。因此在互通立交视距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小客车司机的行车视距要求。
本研究中的识别视距一直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难点,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修建设计互通式立交的限制更多:更加受限的地形约束,较少的可利用占地面积,已有建筑的影响,经济适用,线型美观,立交的平纵设计等也会影响到识别视距。由于汇、分车道的大角度交叉,车辆种类有别,驾驶员驾驶状态不同,天气状况不同,规范规定较为笼统等种种现状极易导致识别视距不足,国内外研究者从行车的安全、舒适、驾驶员易操作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诸多方案来解决识别视距取值问题并降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通行效率。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