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美国等国家发起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同时中国南海在领土上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存在纠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则面临新的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年均双边贸易总额呈两位数增长。但诸如优惠政策利用率不高、投资服务市场开放度低等问题与不足也日益明显,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势在必然。
本课题主要以纵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整体的经济贸易为出发点,选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以小见大,细致地分析、研究其贸易现状、进出口商品、存在问题和不足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国内外学者对该课题也进行了积极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现状。(1)根据相关数据得知,在东南亚地区中,与中国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的主要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占到东南亚与中国贸易往来的80%以上。其中与中国贸易往来增长较快的是缅甸,从2010年的4442.07百万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4968.93百万美元,增长462.1%;老挝、柬埔寨、越南也呈上升趋势;但与中国贸易往来占东南亚地区比较大的国家当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近年来该地区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中占比呈下降趋势,仅越南占比呈上升趋势(杜宇霞,项文娟,2016)。(2)从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来看,2004~2013年, 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从 267 亿美元增长到759 亿美元,增长了 2.84 倍,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上升阶段,从 2004 年的 267 亿美元增加到2008 年的52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4.2%,主要是受《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使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逐步提高的影响。 第二阶段为下降阶段, 从 2008 年的 525 亿美元降低到2009年的479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受2007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阶段为缓慢上升阶段,从2009年的47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 759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4.6%,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但又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进入了缓慢增长期(钱耀军,李娴,2015)。(3)从贸易规模看,自两国恢复外交关系(1990年)以来,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额总体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6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 535.08 亿美元,是1992 年(仅为 20.26 亿美元)的 26 倍;其中,中国对印尼的出口额约 321.15 亿美元,是 1992 年的 68 倍,中国从印尼的进口额为 213.93 亿美元。从增长速度看,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额平均增长率为 19.36%,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近年来,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率有所下降,在 2012 年出现负增长,但该趋势于 2015 年得到了扭转。从贸易差额看,2007 年之前,中国在与印尼的双边贸易关系中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7 年起,中国成为顺差国,并且顺差额有明显的扩大趋势,2016 年的顺差额约为 107.22 亿美元,占当年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的20%(王辉,2018)。(4)中国商务部亚洲司数据表明,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区全面启动后,中马双边贸易进人“快车道”。2010至2013年间,中国对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为742.15亿美元,同比增长42.8%,其中,出口2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3%,进口504.1亿美元,同比增长55.9%。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该规划涵盖制造业、工业园区、交通等诸多领域,掀起了中马经贸合作新的髙潮。2013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1.88%。其中,出口 459.33亿美元,同比增长25.78%,进口 60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17%。2014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2014至2016年间,中国对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均出现负增长,2016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下降至868.8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376.6亿美元,同比下降14.4%,进口492.1亿美元,同比下降7.6%。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2017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再次实现正增长,进出口额达9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4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进口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中国对马来西亚的贸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贸易逆差,2011年贸易逆差最为严重,达到342.55亿美元,2015年贸易逆差最小为93.1亿美元(李航宇,秦小辉,2019)。(5)贸易总量2013 年中国成为泰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并超过日本成为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 年,中泰双边贸易额758.7亿美元,占泰国贸易总额的 18. 5% ,其中泰国对中国出口371.9亿美元,占泰国出口总额的 17. 4% ; 从中国进口 386. 8 亿美元,占泰国进口总额的 19. 8% 。从变化趋势看,最近五年泰国对中国出口持续下降(由2011 年的390.4亿美元下降到 2016 年的371.9亿美元)。从中国进口则呈上升趋势(从 257. 0 亿美元上升到 386. 8 亿美元)。此外,据泰国海关统计,最近六年泰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不断增加,2016 年逆差达到186.8亿美元,占其逆差总额的47. 2% ,是泰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逆差国(许培源,刘雅芳,2017)。2.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贸易存在的问题。(1)整体贸易发展不平衡;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自身条件影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杜宇霞,项文娟,2016)。(2)低迷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中新两国贸易合作带来不利影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贸易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李彥儒,2016)。(3)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贸易总量低迷,格局不平衡;增速放缓,关联度趋弱;层次低下,种类较集中;竞争突出,摩擦已潜在;产业内贸易滞缓,贸易模式单一(王辉,2018)。(4)双边贸易存在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商品结构欠缺互补性(李航宇,秦小辉,2019)。(5)泰国对华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贸易逆差严重;中国对泰国出口贸易中竞争性商品较多; 两国投资合作规模较小;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互联互通能力不足(许培源,刘雅芳,2017)。3.提出对策。(1)应加强与泰国经贸政策协调;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以创新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创新服务贸易方式、积极与泰国政府合作开发旅游业、重视加大入境旅游的扶持力度);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合作(张妙湘,2016)。(2)推进贸易总量增长,实现动态平衡;强化互补性与弱化竞争性相结合;提高商品质量与档次,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贸易;加强投资合作以促进贸易新发展(郑国富,2018)。(3)发挥两国政府积极作用,务实推进农产品贸易合作;合理优化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贸易规模与质量;适度减少竞争性农产品贸易,增进互补性合作(王辉,2018)。(4)双方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不断加强贸易合作;双方应加强资源互补性合作,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双方应加强港口互动,实现合作双赢;双方应加强政府协调会晤,不断完善合作机制(钱耀军,李娴,2015)。(5)应加强双边政治经济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互补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自由贸易的发展(杜宇霞,项文娟,2016)。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本课题通过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较为具体的相关对策,旨在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为双方贸易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从而促进两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苏建力.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李彥儒.中国——新加坡贸易深度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