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立题依据
1.1选题背景
非公立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从国家近几十年颁布的一系列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可见一斑。198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开启了个体行医合法化的篇章;1997年,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将社会办医定位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补充力量;2009年,新医改浪潮袭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2012年,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民营医疗机构在发展中应得到有效的监管[1]。非公立医疗机构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保障下快速成长发展起来。
据国家卫生统计年鉴统计,2017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共539489家,非公立医疗机构总数达447160家,已接近医疗机构总数的50%,但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只占总人员数的21.76%,而所占的床位数不到20%。可见,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上在发展,但其资源占有量(即床位和人员)与机构数量仍不相匹配。
新医改浪潮的到来、国家政策的倾斜等深刻影响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进程,我国医疗卫生格局正逐渐发生着改变。但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中,其在市场上主要承担了何种卫生服务(即生态位宽度)以及与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尚未明了,因此借用组织生态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组织生态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组织生态学从种内竞争、组织年龄、环境扰动、组织生存策略、种间竞争5条线索出发,借鉴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来研究组织个体的发展以及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目前,组织生态学已在国内外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国内医疗卫生领域目前没有较为成熟的基于组织生态学角度的研究。
本研究借用组织生态学理论来研究公私两类医疗机构群体的发展轨迹与相互关系,并对应社会办医政策各项措施及出台时间,来明确我国医疗市场上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方向及所需环境、资源、条件,以对完善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做出有益探索。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