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文献综述

 2023-03-21 17:05:41


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已有众多学者针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该领域也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二战后,国际上生产率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偏要素生产率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变。TFP的内涵最早由Dvais(1954)在《生产率核算》一书中明确指出,其认为资本,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均应为投入要素。Solow(1957)将技术进步引入到生产函数中,首次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量化研究。Bauer(1990)、Kalirajan(1993)等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进行了大量涉及到产出与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Fare等(1994)进一步将生产指数的变化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Ubiana Chamarbagwala(2000)等经研究得出结论,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它所处的发展阶段、劳动力水平及资本技术对生产率都有影响。

1.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多数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切入,侧重于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较少,且选择的研究样本年限短,无法针对性地说明问题。但由于近年来获取企业统计数据的可行性增强,总体研究趋势正由宏观不断向微观转变,通过定量测算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能够为我国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二)研究主要成果

1.2.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国外已有众多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该领域也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总体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完善阶段。二战后,国际上生产率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偏要素生产率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变。TFP的内涵最早由Dvais(1954)在《生产率核算》一书中明确指出,其认为资本、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均应为投入要素。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Solow[1](1957)率先将技术进步引入到生产函数中,首次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量化研究,因此TFP也被称为“索洛剩余”。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推进,Massimo[2]等对TFP的含义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从理论层面出发,TFP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还反映了生产活动中组织结构、制度优化等无形要素对总产出水平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