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0 15:29:42

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将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福利增加的幅度。研发项目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与能力的有效展示。技术创新虽然其收益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期,但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由于经济实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增长与企业的投资密切相关,国家与企业都将研发项目的投入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共投入研发经费118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2亿元,增长1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首次突破2%,达2.08%,比上年的1.98%提高了0.1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共投入研发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中国用于研发的总体支出排在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5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超过14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7%,;2016年中国研发投入超过15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相比2015年增长0.03个百分点。根据线性增长估计,中国研发投入将在2020年之前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研发支出的最大贡献者。从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增长的势态可以看出,中国对研发项目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十年来,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企业对通过研发项目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更加认可,更是始终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可研发项目更成为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从而使有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开发或者技术组合后,形成新的技术,再推广到实际应用之中,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全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技术创新被划分为两种创新类型和三个阶段。两种创新类型分别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三个阶段是指发明、创新和扩散三个阶段。其中发明是研究阶段,创新时是开发阶段,发明和创新阶段又被统称为研发阶段;扩散阶段是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传播过程。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发展的轨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产业的兴衰等,时刻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通常,技术创新存在着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一个是项目本身(即系统)、也就是技术的不确定性,一个是市场(非系统)的不确定性。由于传统的技术创新投资决策模型及其理论背后的原则都是基于NPV规则,导致企业的决策缺乏柔性,无法对项目中蕴含的灵活性价值进行合适的评估。因此,当企业面对诸多疑问:诸如谁将会成为某行业的领头羊?其竞争对手的投资策略如何变化?新一代技术何时到来?当前新技术中的产品哪一个会成为明天抢手的新产品?哪些市场会成为明天的新兴市场,而哪些又会没落时,必须要采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决策的分析工具去回答上述问题,才能找到最佳的答案。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提供方和采纳方在做出创新决策时,彼此都会以对方的创新决策为条件和依据,相互合作和共赢。一方面,新技术的生命周期模式会受到技术创新预期、以及技术创新提供者研发投资策路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纳方的投资策略导致的技术扩散模式,构成研发过程的市场环境,都会影响到提供者的投资策略。因此,研究技术创新模式下的企业投资策略,对完整的理解技术创新的投资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技术创新文献中有关交互作用模式下的研究尚不多见,大多数研究,往往将研发和技术采纳放在单一企业内进行分析,没有研究创新提供方和采纳方之间的交互作用;亦有部分研究,将研发和采用隔离开来分别进行研究,对创新采纳策略,同样仅仅研究了采纳方的最优投资策略。因此,综上所述,利用交互作用模式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为政府、企业更好理解技术创新投资、制定相关政策、采用最优的投资策略等,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Solow(1956)研究发现,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的报酬就会递减,技术存在持续的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条件。Mansfield(1971)创立了技术模仿创新理论,对技术创新中的技术推广问题、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之间的关系问题,和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之间的变动速度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Myers(1976)把实物期权引入企业价值评估中,并认为企业价值是由已到位资产的贴现值和未来增长机会的贴现值组成,未来的增长机会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拥有的增长期权(1977)。Nelson和Winter(1982)之后又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演化理论。多种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入到技术创新的研究之中,研究理论包括信息理论、决策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理论、数理统计方法等,而主要研究方法是结合理论推导和样本调查。Bernanke(1983)认为,投资者的行为与经济人一样,根据投资项目的价值的最大化来确定最优投资策略,由于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信息随时间发展而逐步披露,投资者总是有推迟做出决策的愿望,只有当投资项目执行预期获得的收益超过失去的期权价值时,投资才会真正执行。同时,只有未来存在损失的可能性,才会迫使决策者通过等待寻找最优决策,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不利的信息才能使期权具有价值。Kester(1984)提出,可以任意处置的投资机会类似于股票的看涨期权,这种投资机会即实物期权。只要存在管理灵活性,项目风险水平越大,其增长机会的价值也就越大。Griliches(1987)研究认为研发与专利在跨部门的企业和产业水平上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在企业的时间维度上具有较弱的相关关系。Ross(1995)提出项目的价值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NPV,内含期权价值和资本、价格等变动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他认为期权普遍存在于所有项目中。Stokey(1995)的研究表明,研发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Crepon(1998)等人研究了法国制造部门中企业的研发支出影响创新和生产率增长,研究发现了研发支出与专利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具有正相关关系。Dixit等人(1994)从金融经济观点出发,基于投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等假设,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最优投资决策问题。McGrath (1997)基于实物期权对技术战略评价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技术期权的价值更多地依赖于机会,因此不可能定量模型来评估技术期权的价值。Perlitz (1999)以期权价值的计算为主线,解释了金融期权价值计算中涉及的变量在实物期权中对应的含义,总结出B-S模型,即创新期权计算方法。Trigeorgis(1994)指出,修正后的NPV等于项目的NPV加上该项目所包含的实物期权的价值,如果NPV0,就可以进行投资。项目的价值应由静态净现值和灵活管理的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2006)。Copeland 等人(2001)撇开数学分析和理论推导,采用离散的格子点方法来解释实物期权估价中的风险调整和投资组合复制方法。Lint(2001)以实物期权与DCF具有互补性为基础提出了四象限决策分析法。说明实物期权方法与DCF不仅具有互补性,而且能够带来额外收益,实物期权的价值是通过决策者把握不确定带来的投资机会实现的。Boer(2000)通过研发创新活动的实例说明了在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对研发项目进行评估时,应将相关的风险区分为企业特有的风险和市场风险。企业特有的风险与期权价值反向相关,而市场风险与期权价值正向相关。Sheasley(2000)也认为新技术发展不可预测,技术发展是知识获取过程,无法定量描述和求解。Huehzenneier (2001)采用了动态规划的分析框架,对技术创新项目的相关临界状态与收益的凹凸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国内学者从1998年开始进行现实期权的研究工作,期初主要是通过对发达国家企业估价思想和方法的研究,进行有关现实期权概念的导入工作。陈小悦、杨潜林(1998)最先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将期权定价理论引入实物投资领域,介绍了实物期权的五个分类,以及AFH模型,分析了使用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对实物期权进行估值,为中国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数量分析方法。刘英(2000)指出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对于战略性投资决策显得“力不从心”。范龙振(1998)则讨论了经营柔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指出经营柔性与经营期权一样具有价值。并指出在传统现金流折现法在项目投资具有时间选择下的不足,还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投机机会价值并进行讨论(2001)。赵晓庆(2001)等人在技术评价的过程中引入期权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技术资产多方面的价值。此外,在评估工具方面,谢联恒(2001)等人分析了传统投资分析工具中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机理何在不确定条件下使用的缺陷。李凤英(2001)提出用Black-Scholes公式来计算投资项目中的期权价值。马忠明(2004)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专机技术进行了定价。吴立扬与胡高峰(2004)用实物期权法去对技术类无形资产进行估价。李强与曾勇(2005)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融资决策,建立了新技术价值的评估模型。王晓丽(2007)通过采用GARCH模型对B-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波动率参数进行预测,可以更精确地对期权进行定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并购决策。董旭东(2002)则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实物期权思想纠正了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朱近(2002)等人分析了实物期权在战略性投资分析中使用的可能。柳兴邦(2002)通过对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介绍对净现值发和实物期权法进行了比较,并从思维方式、假设前提、可靠程度和知识价值体现方面说明了其优势。

任峰等人(2008)发现转型时期中国国有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特征与经典研究结论存在差异, 通过引入财力限制和创新投入两个变量, 证明了财力限制的变化是导致创新曲线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吴琨、舒静(2011)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出发,分析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特点,针对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匹配的融资模式,从而节约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张雪梅、戴桂锋(2013)根据实物期权理论对传统净现值定价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延迟期权定价模型。陈收等人(2015)通过分析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讨了在不同企业技术创新阶段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认为在技术创新能力成长期与成熟期,研发投入与绩效呈正向关系。仝允桓等人(2011)将企业创新与BOP(金字塔底层)结合起来研究,分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商业挑战。曹国华与潘强(2007)利用期权博弈研究了双寡头竞争者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扩散问题。李志伟(2007)研究了溢出效应和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尹林林等人(2011)针对影响风险项目投资时机的非市场机制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表明波动率相同时,突发事件对风险项目收益影响越大,其要求的投资时机越晚。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 A, Huchzermeier, CH Loch, Project Management UnderRisk: Using the Real Options Approach to Evaluate Flexibility in RD,Management Science , 2001 , 47(1) :85-101

[2] 陈小悦 , 杨潜林, 实物期权的分析与估值,系统管理学报 , 1998 (3) :6-9

[3] 刘英 , 宣国良,现实期权:企业战略投资决策的新视点,当代财经 , 2000 (2) :61-64

[4] 范龙振 ,经营柔性与投资决策 ,预测 , 1998 (3) :66-68

[5] 范龙振,唐国兴 ,项目价值的期权评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 , 2001 , 16 (1) :17-23

[6]谢联恒,孟繁,投资项目的传统评价方法和现实期权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科技管理研究 ,2001 (2) :54-57

[7] 李凤英,期权定价理论与实物期权估价, 统计与决策,2001(6):12-13

[8]马忠明 , 易江,专利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方法,价值工程 ,2004 , 23 (1) :36-39

[9]吴立扬 , 胡高峰,技术类无形资产期权估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4 , 28 (6) :918-921

[10]李强 , 曾勇,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投融资决策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 25 (3) :32-38

[11]王稳健,陈真狮,王晓丽,有效矩估计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 37 (19) :53-57

[12] 董旭东,实物期权思维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修正,化学工业 ,2002 , 20 (5) :42-43

[13] 朱近, 宣国良,现实期权的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02 (4) :27-29

[14] 柳兴邦,油气勘探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初探,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 9 (4) :89-91

[15]曹国华 ,潘强,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科研管理 , 2007 , 28 (1) :188-191

[16] 樊琦 , 韩民春,政府RD补贴对国家及区域自主创新产出影响绩效研究——基于中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 ,2011 , 25 (3) :183-188

资料编号:[67826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