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水足迹理论作为一种评估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为太湖流域水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足迹的概念、分类、计算方法以及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其次,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基于水足迹理论对水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包括区域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然后,重点阐述了太湖流域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后,展望了未来太湖流域水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足迹;太湖流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利用
1相关概念1.1水足迹的概念水足迹的概念最早由荷兰学者ArjenHoekstra于2002年提出,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淡水资源总量,包括直接用水和间接用水。
水足迹理论将水资源的概念从传统的“资源”属性扩展到了“环境”属性,强调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为水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1.2水足迹的分类水足迹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1)绿水足迹:指蒸散发掉的降雨量,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物生长;(2)蓝水足迹:指从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中取用并被蒸散发、储存在产品中或返回到其他水体中的淡水量,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3)灰水足迹:指虚拟水量,即稀释污染物至符合环境水质量标准所需要的淡水量,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