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摘要:生命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生命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未达成共识,文章对生命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总结了国内学者对生命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内容
笔者文献综述部分翻阅了大量文献,选择从国外、国内分别进行研究综述,综述如下:
一、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1968年,美国的J.Donald.Walters(杰·唐纳·华特士)正式提出了“生命教育”,发展至今,美国当下的生命教育主要有两种实践方式,一是死亡教育,一是挫折教育。死亡教育旨在让青少年正确看待死亡,在预防自杀等方面有较大成效。挫折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体会生命的珍贵。美国的生命教育并不以单独的课程出现,而主要通过学科渗透以及文化熏陶来实施,“美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小学教育中少有专设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往往渗透在其他各科教学当中,然而,在其整个学校教育中却有明显的生命教育倾向”[1]。受到美国生命教育的影响,西方其他发达国家也开始陆续关注生命教育。澳大利亚针对中小学生药物滥用、暴力、艾滋病等问题,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
英国的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于1986年成立了第一个“生命教育中心”,2001年,生命教育被写进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到2010年,英国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到达了更高的程度,课程的开展由政府安排专人监管。发展到如今,英国的生命教育开设了主辅搭配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为主轴的公民教育,以增进个人身心健全、人际关系与民主社会之角色扮演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2],除了开设主辅搭配的生命教育课程外,“学科渗透是英国生命教育的主要开展形式,最常见的渗透是与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相近的英语、历史、生物、伦理等学科”。[3]除此之外,英国学校还设定了专门的教学时间,配备专业教师。
20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将生命教育引入教育系统的是东井义雄,他主张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发展到如今,日本生命教育课程设置最根本的特点是所有的课程都立足于日本社会的现实状况,且实践仍然是日本生命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日本的主要生命教育内容,一是“余裕教育”,一是开展地震演习和防灾教育,这些都体现出日本生命教育立足于社会现实状况的特点。[4]“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频发的自杀事件,日本教育界和学校提出了lsquo;余裕教育rsquo;,它的口号是lsquo;热爱生命,选择坚强rsquo;,鼓励中小学生经常去牧场体验生活”[5],除了“余裕教育”,日本小学的生命教育内容还包括了性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可见日本的生命教育内容十分完善,且实施方式很完善。
纵观美、英、日等国的生命教育,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国家对生命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且推出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为生命教育提供法律与政治保障。二是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且大多配有专门的教师,设置专门的教学时间,如英美两国就将生命教育设为必修课程。三是实施方式多样,开展以渗透为主要形式的生命教育实践,换言之,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社会、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如英国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就把生命教育渗透到个人、社会等方面;美国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人们日常对待挫折和死亡中;日本则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体验牧场和亲近大自然的和谐中。渗透式的生命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有效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四是生命教育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形成国家特色。
国内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开始早,研究也相对深入,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的生命教育大多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施方式大多采取理论灌输等方式,大多数中小学并没有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更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教师。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