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培养初中生正确生命观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22 11:06:20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培养初中生正确生命观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凸现。生命科学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内容,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初中生的生命观念,必须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即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杜威的理论、陶行知的理论以及情境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对教学程序的各个步骤进行设计,增添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生命观念。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物

1、引言

《科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中“生命科学”是初中科学课程内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设置五个主题: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人、健康与环境[1]。科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初中科学生物部分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学生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最早源自于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瑞士联邦统计署(SFSO) 联合开展了一项全球性的合作——《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与概念的选择》(简称DeSeCo)[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还编制了核心素养国际调查和评价试卷——PISA用于测定全球学生的素养。该组织还编制了评价和调查全球学生核心素养的试卷也就是为人熟知的PISA测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很快也传入了中国,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发展学生适应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学生拥有良好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并不断促进自身身心发展所必须的[3]

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虽然目前只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被提到,但是生物学的内容却早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经出现在教材中。所以在初中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也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中小学科学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早在二十世纪末美国推出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就强调:学生学习科学应当积极自主的参与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等科学探究。注重实践就是注重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理解和建构知识,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美国的教材编写也表现出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例如在《生物学:生命的动力》中融入大量生活元素,体现了生物、技术、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4]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一些实践的经验可以发现,目前《科学》课程生物部分的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的方式太单一,学习的知识脱离实际;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多学生善于做练习题,却不能灵活的运用生物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虽然也被运用在课堂中,但是选取的情境和生活元素较为缺乏,与知识点的联系不强,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的模式,采用生活化的方式,把握生物学科最核心的知识。让学生从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生命观念,将生物核心素养实践在生活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