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席勒“游戏说”看小学舞蹈美育课堂新模式—基于游戏化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探究文献综述

 2023-03-23 20:13:42

从席勒“游戏说”看小学舞蹈美育课堂新模式

——基于游戏化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探究

摘要:席勒的游戏说强调游戏冲动可以实现人性的自由与完整,艺术就是审美的游戏活动。舞蹈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应该在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游戏的特质,自由的,冲动的,不带有功利目的的。在科学性、教学性、适度性、新颖性和鼓励性的原则下,培养儿童的肢体能力和肢体创造能力,通过艺术审美的熏陶,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激发儿童创造的活力与冲动,引导儿童自由自主自愿的进行审美游戏。

关键词:游戏说; 舞蹈课堂;游戏化教学 ;艺术教育标准

一、文献综述

提起游戏,人们必然会想到孩童时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时光,单纯的嘻嘻与玩耍是大家普遍认知的狭义的游戏。那么,那些诗人、作家常常感叹的游戏人生,还是单纯的娱乐吗,必然不是的。之所以游戏占据了童年是因为儿童无拘无束的心灵状态,若拥有和儿时一般的心灵状态,那么人生处处可以游戏,每一个阶段每一次经历都可以称之为游戏。当这样理解游戏之后,会发现游戏的形态有万千变化,只要不离其宗,也就是不偏离游戏的内涵,无论它何种形态都能给人带来游戏的感觉。

正因为游戏这样多的形态使其拥有诸多应用与语言的魅力,引起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其内涵进行研究与定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定义游戏为劳作后的休息与消遣,是为了可以持续且高效工作的手段。之后,康德把游戏定义成人在审美时的自由状态,艺术活动就是人无功利目的的游戏活动。现代的斯宾塞把游戏定义为来自高级动物与人的过剩的精力,并且这有利于个体与民族的发展与生存。那么直到后代,伽达默尔才将游戏的定义重新拉回到游戏本身,把游戏定义为其自身的表现和存在方式。不同的“游戏说”展开了游戏的不同层面,有从游戏的对立面来界定游戏,有从理性的认识或非理性的本能来规定游戏,也有从游戏自身的存在来阐明游戏,但思想家的言说不是为了掩盖而是揭露游戏的本质,他们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游戏说”。[[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