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占重要位置。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工程,集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在童声合唱教学中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在童声合唱训练中运用声势教学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童声合唱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知网上搜到的一些文献于单独的合唱教学,还有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对于如何具体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童声合唱中的研究少之又少,大多都是理论层次。在我国现阶段,童声合唱仍处于初级水平,声势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中还未大规模实施,还有很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文献综述
本次文献是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得知名优秀文章,由于文章太多就以两篇文章为例进行综述:
1.王星霞.小学合唱中有效使用声势教学法初探[J].学周刊,2018(24):170-171.
本文刚开始就指出,合唱教学对于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参加合唱,既是进行音乐学习和创造,还能锻炼协调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但传统教学方法在合唱训练中太过呆板,节奏训练方法单一枯燥、识谱训练过程机械乏味。后又简单介绍了声势教学法。声势教学是及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工程”。作者简单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将声势教学法运用于合唱训练中,一是节奏训练,二是识谱训练,三是多声部配合。在合唱教学中,声势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声势训练,学生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合作能力。在文章最后通过一个简短的例子《斑鸠调》的教学,证明声势教学法在合唱训练中是可行的。
该文作者观点一:以往的合唱教学中节奏训练多为念节奏,机械拍打节奏。训练方法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声势教学法,通过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打击出不同的节奏,更直观的去感受。在识谱训练中,可以利用身体语言进行创编,将枯燥的音乐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成生动的游戏教学。在多声部配合方面,运用不同的动作区分声部,通过动作,对自己的声部把握更清晰,从而达到多声部熟练配合的目的。观点二: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通过肢体动作的设计来辅佐合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在律动中增强音乐的想象力,进而增强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并且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初学生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尝试用各种变化的声势形式来跟随音乐发出声音,有效培养了即兴创编能力。
笔者观点与该文作者基本相同,声势教学法将以往枯燥的声音技能训练和乏味的和声进行训练变得有趣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该文只是从概念上认定声势教学法在合唱中运用的优势,并没有举实例证明。笔者认为,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具体运用的例子。
2.钟欣沛.浅谈奥尔夫教学法与童声合唱教学相融合的可能性[J].当代音乐,2015(21):54-55.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