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1、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现代汉语的介词由古代汉语中的动词虚化而来,是出现较早的一类虚词。从动词转化为介词,不仅仅是意义上由实到虚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句法结构对词汇的位置及功能选择所然,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就是由独立成分转化为粘着成分,表现在与其他词语组合上即由词变为粘着词素,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最早的介词出现在殷商时代,金文中就出现了20个介词。在古代,介词叫“词”、“助字”、“语助”等。当时汉语的语法系统并不完备,对介词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二十世纪《马氏文通》问世,汉语的语法研究才走向正轨,人们开始研究介词。马建忠将介词定义为:“凡虚字用以连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在马氏之后,研究介词应当数章士钊,“介词”最早由他提出,他认为:“介词者,所以介绍名词、代名词,以与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各词相联络者也。唯以介绍之名词,介词有置于其前者,有置于其后者。置于前者谓之lsquo;前置介词rsquo;,置于后者谓之lsquo;后置介词rsquo;。”再后来,赵元任将介词叫做“前置外动词”,黎锦熙和刘世儒将介词定义为:“凡虚词在单式句的主从结构中起介绍作用的叫做介词。”由此看来,人们对介词的认知越来越精确。
目前对介词的研究仍是从介词的语法特征入手,进行词类辨别,将介词与其他词类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介词与其他词类的不同。不少学者不仅从宏观描写的角度去研究介词,还注意到介词的特殊用法,并从方言或口语中描写介词的特殊用法。
2.《现代汉语词典》介词释义的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