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易卜生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乐黛云在《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提到:“易卜生是对中国影响极大的作家之一,但五四以来的进步作家从不满足于照搬他的作品,而是在他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情况进行思考。”在戏剧方面表现为诞生了一大批社会问题剧,推动中国新戏剧的发展。
对于易卜生对五四时期的戏剧、文学、社会的影响,学术界有较多的研究,而对直接改编自易卜生戏剧的一些戏剧,如欧阳予倩的《傀儡之家庭》、周贻白的《女性的解放》、石灵的《鲍志远》,较少关注。新时期以来,易卜生戏剧又经常活跃于中国舞台上,何成洲等学者致力于研究易卜生戏剧的中国化改编,而王宁等学者则从易卜生戏剧研究的美学转向这一角度解读八十年代以来易卜生在中国的接受和改编。
80年代后,中国话剧舞台出现了一批或在艺术形式上中国化,或在舞台设计上创新的易卜生戏剧改编剧。何成洲在《全球化与跨文化戏剧》写道:“2006年和2007年上海戏剧学院有两次改编皮尔·金特的演出。一次是把《皮尔·金特》改编成京剧。另一次表演是用环境戏剧来表演《皮尔·金特》。”对于京剧版《皮尔·金特》,刘明厚在《不朽的培尔·金特在上海》中指出:“学生们把易卜生的原作进行了大胆的删节,只保留《培尔·金特》青年时代在家乡的那段狂野而奇特的经历”;对于环境戏剧《培尔·金特》,他认为“采用了露天环境戏剧的形式来进行演绎,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另外,易卜生戏剧被改编成越剧,如孙惠柱、费春放的《心比天高》和《海上夫人》。对于易卜生的戏曲改编,何成洲在《易卜生与跨文化戏剧》这样论述:“易卜生的戏曲改编消解了原剧中的现代心理学支柱,在表演上打破了lsquo;第四堵墙rsquo;和幻觉表演传统”、“戏曲的改编是对西方戏剧的新阐”。此外,由易卜生“冷门”剧改编的剧作,如刘恩平的《爱你一辈子,小艾》、《当我们死者醒来》,鲍黔明的《布朗德》等都极少有学者关注。易卜生“冷门”剧作在中国上演时强调剧目的大胆拓展,呈现出立意风格的多样化的特点,为外国戏剧在中国的改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对于课题“易卜生戏剧在现代中国的改编”,大多还只是限于对五四时期改编剧的的阐释分析,而忽略新时期以来整体的专门的研究。相信不久以后,愈来愈多的学者会关注到易卜生戏剧在现代中国的改编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本课题对于深入理解易卜生戏剧,以及易卜生戏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2.本论题探讨中国剧作家改编易卜生戏剧时的惯常方法,以及他们改编的得与失,以求给以后的改编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