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状况: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版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评论界的猛烈谴责和世人的不理解使它被定格在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上。这种所谓的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才被人们所理解,所推崇。艾米丽.勃朗特,在世间仅仅逗留了三十年,便以一本小说在文学界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公认为唯一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呼啸山庄》也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这是一部浸染爱恨的跌宕起伏之作,爱亦爱得大气磅礴,恨亦恨得惊心动魄。小说通过这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勾勒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在这个畸形社会中,人性、命运都被扭曲。小说中,作者致力于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刻画上,他是作者所有感情、所有愤慨的载体。他对凯瑟琳的爱,惊世骇俗;他对亨德雷、埃德加的仇恨,无情残酷。三十多年的恩恩怨怨,两代人的情感纠葛,末了,他的人性得以复苏,只有逝去才是他最终的归宿。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变化:由爱生恨,因恨复仇,最终人性得到醒悟,这是小说的精髓所在,贯穿小说始终。
对于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大多数的评论家对他的人性、行为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残酷无理,他是恶徒,是魔鬼的象征,毫无人性可言。仇恨的火焰使他开始了偏激疯狂的报复,不择手段地毁掉了两家人的生活。到最后,凯瑟琳郁郁而终,林敦一家家破人亡,希斯克利夫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悲剧性的毁灭。但是,也有部分评论对他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本性并非恶,他的灵魂深处永远是那个无拘无束的吉普赛儿童。他根本拒绝凯瑟琳那些成人世界的理由,在他心目中的凯瑟琳,永远是那个跟她一起到处去闯祸的野丫头凯西。他的逻辑简单无比:如果天堂没有凯瑟琳,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了凯瑟琳,地狱也就是他的天堂!因此,在失去了凯瑟琳后,心已死去的希斯克利夫只专注地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已经没有了凯瑟琳的丑陋世界彻底摧毁掉!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似乎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他是爱情的执着者,也是狂飙的复仇者,同时也是醒悟的善良者!
本文认为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希斯克利夫,就必须结合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大背景、当时所受到的磨难以及他心灵所遭受的种种来加以评判,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他复仇时的无情残忍及带来的悲剧结果来妄下结论。通过这部小说,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人性的复苏和美妙。仇恨虽然会暂时蒙蔽人们的双眼,使人丧失理智,人性也被扭曲、堕落,但是,人性的光芒一直存在于世。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达到了升华境界。环境对性格命运的深远影响对我们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1、引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文献综述
3、小说主题分析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功能对等理论下《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文化负载词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 《瓦尔登湖》:现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解药 Walden: Medicine for Modern Spiritual Crisis文献综述
- 英文广告中的性别话语建构探析 Analysis of gender discours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文献综述
- 《红楼梦》中熟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dio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文献综述
- 读者反应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例析文献综述
- 从礼貌原则视角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会话文献综述
- 关联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文献综述
- 关联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探析文献综述
- 广告翻译的本土化研究文献综述
- 论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形象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