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例析文献综述

 2023-10-18 10:04:38

文献综述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的“读者反映论”自改革开放引入中国以来,对中国译界产生

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他的主要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映)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而且对翻译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译坛就有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以鲁迅为首的一批左翼学者主张直译,而以梁实秋为首的一批右翼学者主张意译。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奈达建构的庞大的归化式翻译理论体系引发了当代国际译坛关于异化与归化的争论。奈达的归化翻译思想是“最亲近的自然对等”,然而批评者认为归化与异化的背后涉及文化话语权的问题,认为过分通化于归宿语言抹杀了源语言的民族特点,因此必定是对原文的歪曲。

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20世纪末翻译家和翻译学者们终于达成了共识:直译不是死译,呆译;意译不是胡译,乱译。能直译时尽量直译,不能直译时意译。直译与意译并行不悖,相互结合才能保证翻译实践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Jin, Di Nida, E. A. 1984. On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and English.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